您现在的位置:广东正林医药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新闻详情

明年制药行业在环境复杂下较快增长
作者:   发布于:2011/11/17    文字:【】【】【
          11月10日,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下称南方所)主办的“第23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南方所所长林建宁预测:“2012年,国内外经济变数较多,政策环境复杂,企业困难加大,但较快增长仍可期待。”

    面对国际和国内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每一个中国医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都不会对2012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持过于乐观的态度。尽管如此,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病患者日益增多,全民医保提高支付能力,医药行业较快增长仍可期待,未来的10年依然是飞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中国医药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产业升级已经成为行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建宁说,由于全球经济滑坡,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对医药出口不利,政府8500亿元新医改投入已经到位、未来投入增速可能下降,抗菌素限用,公立医院药费控制,医保付费方式改变等原因,相对于前几年,2012年中国医药经济的增速可能放缓,这是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调整之年”。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爵士的名言:“我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

    林建宁预测:“2012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资本将主导产业的重组兼并,提高集中度;而自主创新的热潮将悄然兴起,转型升级必将提速。”

    “黄金十年”增势不改

    “中国医药经济已经步入了‘黄金十年’,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林建宁如是说,“2012年,尽管CPI高企,业界受成本提升、价格下降、利润增长困难的影响,消极情绪在蔓延,但客观情况是医药经济增势不改。”

    根据南方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达到了9078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20.1%。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223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化学制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21亿元,同比增长达19.7%,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将达4107亿元,同比增长达23.9%。

    作为黄金十年的一大标志,全民医保的时代在2011年正式到来。随着2011年末医保覆盖规模达到12.6亿人,统一医疗保障卡发放已达3亿张,长期压抑的医疗需求在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仅前三季度,全国公立医院就诊人数就已达到15.64亿人次,同比增长1.28亿人次。

    作为患者求医的首要选择,二甲以上医院的数量和用药规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数量增加了96家,二甲以上的医疗机构数量稳中有升,第一终端的要求明显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受抗菌素限用政策困扰,高端医院药品采购增幅下降为15.35%,为近几年新低,但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同比增幅高达31.98%,可见第一终端的刚性需求依旧旺盛。

    正如南方所去年预测的一样,2011年零售终端竞争激烈,增速下降为15%左右,零售企业经营困难,纷纷抱团取暖。但各地开办新店的热情不减,2011年上半年,我国药店的数量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6929家,而连锁企业的数量也增加到2409家,零售业态更加分散。

    在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动下,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取得了飞速发展,作为新兴的第三终端,其就诊人次在今年前8月间达到了26.5亿。其全年药品销售金额可望达到1699亿元,同比增长31%。

    成本与价格“双重考验”

    在高速增长背景下,2011年中国医药企业却不得不面临成本高企和利润下降的双重考验。

    林建宁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成本比重突破了70%。873种中药材中有69%的品种涨价,其中82%的品种价格翻倍,直至年中发改委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遏制,化工、中间体等价格上涨也十分严重。

    对成本变化更加敏感的原料药行业最先感受到了成本压力,而汇率升值使得原料企业的压力更大,“降价搏量”成为很多企业无奈的选择,这显然不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28.1%,大部分品种价格下跌明显。林建宁指出:“在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只能选择降价以换取出口量,如此恶性循环,必使中小原料药企业难以为继。”

    原料药仅仅是医药工业利润下降的一个缩影,在政策性和市场性降价的双重压力下,今年4月起,西药类CPI进入负增长,而基本药物的降价更加惊人,近2年来,307种基本基药总体降价38%。

    林建宁指出:“一方面是通胀使得原材料成本增加,一方面是成药价格下降,两方面的挤压,使普药、基药的生产企业尤感压力巨大。”

    2012年环境复杂但增长可期

    展望2012年,林建宁指出:“宏观经济面对医药经济增长偏于不利,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仍将增加,但由于8500亿元被宣布已经超额,所以增幅必定低于今年;支付方式的改变和药费的限制就是为了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对医药经济增长有一定制约作用。”

    医药经济已经全面进入资本主导的时代。2010年,医药企业IPO数量为24家,为历年最多。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医药企业为22家,总融资规模29亿美元。医药行业第二轮上市高潮袭来。新版GMP后的改造、扩产、兼并,以及企业的自主创新,都有较大的融资需求,而并购正在快速改变产业格局。这一趋势将在2012年得到延续。

    分析2012年的政策环境,林建宁认为政策面十分复杂。

    首先,随着新版GMP的实施,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大调整,引发并购热潮。

    其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也使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忧心忡忡。在抗生素使用分级的制度下,医院为了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更加倾向于选择有品牌的,疗效确切、价格较高的品种。而价格低、品牌弱的产品可能会被淘汰,没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促成行业大洗牌。

    再次,基本药物目录扩容和招标采购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对此,林建宁分析,如果补偿机制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积极性就无法保证;品种数量扩大,但招标政策不明朗,企业积极性可能不高。

  随着统一定价的政策有望实施,引发不少争议的招标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基药市场当前的尴尬局面。

    最后,林建宁发布了南方所对2012年医药经济预测结果。他指出,2012年医药经济形势比较复杂,需求的刚性和政府投入持续加大使医药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增长后劲乏力将成隐忧。政策环境复杂,终端格局剧变,第一、第二终端增幅下滑,药价水平仍然趋降,但降幅或将缩小;成本高企,利润增长趋缓,重组步伐加快,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增加,对2012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不宜过于乐观,但较快增长仍可期待,林建宁提出4个预测前提:一是中国GDP保持平稳增长,增幅在8%以上;二是新一轮医改政策继续推进;三是政府财政投入总量不低于2011年水平;四是全球经济下滑不至于使医药出口负增长。在此基础上,2012年预计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21.5%,而药品市场总规模将增长18%。作者:贾岩 刘正午